71岁高龄患者突发脑梗
入院后 “卒中绿色通道”触发、开启!
7分钟 CT排除脑出血
17分钟后 确诊“急性脑梗死”
4分钟后 给予静脉药物开始溶栓
与此同时,
桥接“SWIM技术”介入取栓
(溶栓效果不佳,接着进行血管内治疗疏通血管)
从成功穿剌血管
到堵塞的动脉恢复畅通,仅用了57分钟 ……
“股动脉穿刺、全脑血管造影定位、支架抵达血栓处展开,静置、嵌合后启动抽吸导管抽吸堵塞的血栓……”5月9日,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团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“SWIM技术”——颅内抽吸导管辅助支架取栓,精准锚定、抽拉结合“一气呵成”,成功救治了一例71岁的急性脑梗患者。
急!突发脑梗“右侧肢体瘫了”
5月9日7时左右,罗奶奶(化名)便早早出了门。可谁料,罗奶奶突然感觉右侧的手臂、腿没有力气,走着走着便摔倒在路边,动也动不了,喊也喊不出来,幸好被人发现,便拨打了120。
“出门之前还好好的,也就过了半个小时,就接到了老伴‘中风’被送到医院的电话……”提起当天的情形,罗奶奶和老伴仍心有余悸。
▲术后两天,罗奶奶已能正常交流、下床活动
7时28分,急救车抵达荆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。患者意识模糊、不能言语、右侧肢体无力、血压156/79mmHg……所有症状指向“脑卒中”(俗称“中风”)。
随即,“卒中绿色通道”触发开启。
7时35分,急查头部CT未见出血,诊断为“脑梗死”。“右侧肢体肌力0级,NIHSS评分16分(脑卒中评分表,正常为0分),考虑为急性脑梗死。”荆门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团队评估后认为,罗奶奶符合静脉溶栓适应征,但NIHSS评分高,疑似大血管闭塞,单纯静脉溶栓效果可能不理想,需同时“桥接”动脉取栓术更有利于患者血管快速开通。
通俗地说,就是在药物溶栓治疗的同时会启动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,提高血管再通率,降低患者致残、致死率。
荆门市脑卒中防治中心主任、荆门市脑血管医院常务院长、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李威介绍,对于发病4.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,静脉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是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情况,药物无法“溶解”太大血栓,致使血管再通率低。
7时56分,与家属充分沟通后,立即给予药物静推溶栓,介入手术室同步启动。
▲李威团队在介入手术室为患者手术(资料图)
快!“SWIM取栓术”即疏即通
如何“更快、更安全”的将血栓取出,开通闭塞的血管,既是当务之急,也正考验着高级卒中中心团队……
8时13分,麻醉、穿刺股动脉并完成脑血管造影,确认“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部闭塞”。遂采用“颅内中间导管辅助支架取栓+抽吸技术(SWIM取栓术)”。
8时26分,置入导引导管、中间导管支撑下将支架系统输送到位、支架微导管穿过闭塞段、展开支架覆盖病变部位。静置5分钟后,血栓组织充分嵌入支架内,导引导管固定 、回拉支架、持续抽吸……
9时10分,长约3mm、15mm的两条暗红色血栓(如图)被取出,再次血管造影显示罗奶奶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开通,远端血管及各分支全部“重现”。
“血管开通及时、成功,效果很好,能下地走路了!”术后,罗奶奶右侧肢体肌力4级、逐渐恢复,言语障碍消失,精神状态良好,经后续的抗凝、改善循环等治疗后,即可康复出院。
古稀之年的罗奶奶是幸运。荆门市人民医院“高级卒中中心”团队堪称“教科书式”的操作——快速识别、明确诊断、规范评估,多学科、多种诊疗手段的“并联”协同启动,入院后脑卒中“绿色通道”快速反应,确保3小时—4.5小时的救治‘黄金时间窗’。
DNT(入院到开始溶栓)时间28分钟、DPT(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成功)时间45分钟、DRT(入院到血管开通)时间102分钟,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,显著降低脑卒中致残率,为罗奶奶术后肢体肌力的快速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